对于那些对美国新型武器技术及其军事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明显趋势并不陌生,那就是美军的“硅谷化”,也叫做“硅谷军事化”。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在高科技前沿领域活跃的硅谷企业家和他们所创建的公司,正逐渐与五角大楼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硅谷的技术精英们和他们的创新力量,在美军武器装备的研发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举例来说,马斯克的“猎鹰”系列商业运载火箭和“星链”卫星网络,便是硅谷化军事化的一大代表。不仅如此,像安杜里尔工业公司(Anduril Industries)这样的企业也在不断推动这一趋势。例如,该公司正参与竞标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的无人僚机项目,其推出的YFQ-44A无人战斗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安杜里尔的创始团队也大多源自硅谷,具备强大的技术背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民间高科技公司凭借其在尖端技术上的优势,成为了美军武器体系的“力量倍增器”,这种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不过,问题也在于,许多来自硅谷的创业者和商界精英们,尽管在商业化和资金运作方面非常成功,但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军事常识,这种差距在面对复杂的军事需求时显得尤为突出。
展开剩余76%例如,近两年在硅谷起步的人工智能军事技术研发公司“护盾人工智能公司”(Shield AI),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并且最近发布了一张关于新型军用无人机的宣传图,图中这架无人机外部覆盖着美国国旗,令人难以看出其真实模样。这种“遮掩式”的宣传手法,令人不禁联想起几年前在中国军迷圈广为流传的“the next”图标,二者在风格上颇有相似之处,似乎都在通过神秘感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更有意思的是,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在宣传自己的新型战机时,竟然选择了通过“暗指中国”的方式来进行炒作。公司的一名高管,V-BAT无人机项目的工程副总裁阿莫·哈里斯,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言辞激烈的帖子。他在帖子中提到,如果有人认为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那么他们就该等到看到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多用途攻击战斗机。哈里斯还表示,如果想要成为这款革命性战斗机的一部分,现在正是加入公司团队的最佳时机。显然,他是在通过这样的言辞来抬高自己公司的新产品,暗示它在技术上将超过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成为全球军用航空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对此,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驴唇不对马嘴”,这显然是对现实情况的严重误读。
仔细分析护盾人工智能公司发布的宣传图,我们可以发现,这款即将发布的新型战机在外形设计上非常规,与传统的战机平行设计不同,它采取了一种“竖起机身,尾部与地面接触”的造型。这种设计风格,与该公司另一款知名产品——V-BAT系列无人机极为相似。V-BAT无人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单发涵道风扇垂直起降的无人机,能够在极小的地面空间内完成起飞和降落,因此非常适合在条件简陋的前线阵地部署。因为采用了垂直起降的设计,V-BAT系列无人机在飞行性能上有诸多限制,例如无法携带大重量的武器,也不能进行超音速飞行、超音速巡航等高强度空战任务。所以,V-BAT系列显然并不适合用于与先进空战对手展开直接较量。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专注于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公司,竟然敢拿自己这种远离制空作战的产品与中国的六代战机相提并论,试图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较劲”。尤其是该公司高管在宣传时,通过“踩低中国六代机”的手法来为自家产品抬轿,显得有些滑稽。显然,硅谷的一些“技术精英”对于军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技术细节了解并不深刻,但他们善于通过炒作和制造噱头来吸引眼球。正如很多商业巨头一样,硅谷企业也往往通过创造“情绪价值”,让军方相信他们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从而促成商业合作。这种做法在商业竞争中屡见不鲜,但问题是,V-BAT系列无人机并不是为空战设计的,无论如何推陈出新,它都不可能在空战能力上与中国的六代机相媲美。在推广自家产品时,最起码要对产品的实际用途和局限性有所了解,避免过度炒作带来的尴尬。
总的来说,硅谷在军事化进程中,往往被商业利益和技术炫耀的驱动所左右。虽然某些公司通过创新为军事技术带来新的可能,但与此同时,它们对军事实际需求的认知和理解,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推动军事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务实的思考与技术的实际应用。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